《檔案法》明確規(guī)定,檔案保管期限的標準應由國家檔案主管部門負責制定。
《檔案法實施條例》對檔案保管期限的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機關、群團組織、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應明確本單位的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需經同級檔案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施行。
當單位內設機構或者工作職能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應及時調整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調整后的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同樣需經重新審核同意后施行。
機關、群團組織、國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不僅負責本單位內部的檔案管理,還負責所屬單位的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的審核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應定期對本單位保管的保管期限屆滿的檔案進行鑒定。經鑒定仍需繼續(xù)保存的檔案,應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并作出標注。經鑒定需要銷毀的檔案,其銷毀工作應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
按照國家檔案局令第8號,機關文書檔案的保管期限劃分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1、永久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1)本機關制定的法規(guī)政策性文件材料;
(2)本機關召開重要會議、舉辦重大活動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3)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重要業(yè)務文件材料;
(4)本機關關于重要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重要的報告、總結、綜合統(tǒng)計報表等;
(5)本機關機構演變、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6)本機關房屋買賣、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協(xié)議、資產登記等憑證性文件材料;
(7)上級機關制發(fā)的屬于本機關主管業(yè)務的重要文件材料;
(8)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于重要業(yè)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2、定期保管的文書檔案主要包括:
(1)本機關職能活動中形成的一般性業(yè)務文件材料;
(2)本機關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3)本機關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4)本機關一般性事務管理文件材料;
(5)本機關關于一般性問題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批示,一般性工作報告、總結、統(tǒng)計報表等;
(6)上級機關制發(fā)的屬于本機關主管業(yè)務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7)上級機關和同級機關制發(fā)的非本機關主管業(yè)務但要貫徹執(zhí)行的文件材料;
(8)同級機關、下級機關關于一般性業(yè)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9)下級機關報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計劃、總結、統(tǒng)計、重要專題報告等文件材料。
3、保管期限的劃分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文件之間的聯(lián)系,防止孤立地劃分保管期限。歸檔文件整理前,集中的文件雖然都是單份的,但它們不是孤立的。由于工作需要形成的文件,彼此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如只有請示沒有批復,請示就沒有什么保存價值;一個案件,只有檢舉揭發(fā)材料,沒有查證核實和結論材料,這個案件的保管期限就不宜劃高。因此劃分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時,要注意文件之間的聯(lián)系,將密不可分的和有必然邏輯聯(lián)系的放在一起來判定它的價值。
(2)考察文件的實際內容,防止僅依據形式判定保管期限。檔案的保管期限主要取決于文件的內容。
從內容上看,如果與本機關主要職能活動有密切聯(lián)系的,期限就長,反之就短些;起憑證作用、效益長的,價值就高,反之就低。不論是上級、下級還是本機關形成的文件,主要看文件內容的重要程度、作用大小,而不能機械地規(guī)定上級文件永久、本級和下級定期。
(3)研究文件的各種作用,防止片面地判定保管期限。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guī)定,黨政機關的公文有15種,每種文件在其工作活動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劃定文件的保管期限時就要認真地考慮文件的作用,以便正確地判定其保管價值。
例如,召開一次會議,形成很多作用不同的文件,在劃定保管期限時,有的可劃為永久,有的可劃為定期。一般情況下文件的內容與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同一內容的文件,正本與副本、草稿與定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劃定保管期限時不可等同。
(4)考慮文件的長遠需要,防止靜止地看問題。有些文件現(xiàn)時作用不大,但從長遠考慮是有使用價值的,保管期限就要劃得長一些。
例如,機關事務管理方面的文件,現(xiàn)時作用往往不大,因而容易被人們忽視,但從長遠考慮,有關房產所有權和使用權、職工承租或購置本單位住房的合同、協(xié)議和有關手續(xù)等文件材料涉及機關和職工的切身利益,具有長遠意義,就應該列人永久保存。因此,在判定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時,一定不要靜止地看問題,要考慮文件的長遠需要。